在贷款抵质押品中,房地产作为押品的占比已经超过了总贷款的三分之一,潜在风险巨大。中国银监会在公开征求意见半年之后,5月8日,《商业银行押品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正式出台,有相关监管人士表示,文件内对银行抵质押品管理有了更加系统性的要求,将有可能收紧银行对于房地产押品的贷款总数。
房地产押品集中程度高
根据《指引》内容,押品是指由债务人或第三方为担保商业银行相关债权实现,所抵押或质押给商业银行,用于缓释信用风险的财产或权利,其基础分类包括金融质押品、房地产、应收账款和其他押品等。
有业内人士表示,小微企业会通过抵押贷款,来购买更多的房产,以应对偿还贷款未来可能产生的问题,然后形成“抵押-买房-卖房-抵押”的循环,从一定程度上“吹起”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
在银监会今年一季度的工作会议上,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曾指出,截至2017年3月末,房地产相关贷款(包含房地产作为抵押、担保)的占比已经超过了总贷款的三分之一,个别银行的房地产相关贷款占比甚至超过了一半,潜在的风险十分巨大。
该监管人士表示,从理论上讲,房地产行业相关抵押贷款能够承受住房价下跌三成以上所引起的抵押物贬值风险,但首先要保证银行的风险管控尺度严格,并且房地产的抵押估值并没有同市场价值产生系统性的偏差。但实际情况是,随着房贷政策的调整,银行的风险管控尺度已经有所放松。 对房企和个人贷款均有影响
该《指引》的出台,或将在抵押贷款方面进一步收紧政策。
有房企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房地产开发初期的拿地环节,到贯穿整个项目开发的全过程,房地产企业对于现金流的依赖度非常高,而房地产企业在开发过程中,通过抵押贷款进行项目运作,早已经是尽人皆知的行业套路,抵押贷款可以支撑企业在开发和销售环节的资金消耗,“不抵押就没有钱运作,不运作就无法卖房回笼资金,无法回笼资金项目就可能会停工或者烂尾”。
“是不是以后同一套房子,抵押出来的钱就会变少了?”市民邱先生做钢材生意,常年会抵押手里的房产,用于补充现金流的一时紧张,在抵押贷款监管加强的情况下,和邱先生一样情况的,都有可能面临审核更加严格、风险控制加强,进而影响抵押贷款最终的数额。
邱先生表示,贷款总额的降低,造成抵押成本的上升,以后如果再贷款,就需要重新考虑了。
分化押品种类缓解风险
抵押贷款的收紧,会对房地产企业造成的影响,在业内人士看来,似乎并不一定有太多的负面影响。
“从实际情况来看,房地产仍然是最佳的抵押品”,有银行相关人士介绍,押品比例中房地产占比过高的问题,早就已经凸显,并在以往的监管规定中多次提及,虽然房地产相关贷款较高,但中国房地产市场并没有经历过完整的下跌周期,综合看来房地产押品的风险系数仍属于较低行列。 但如何降低房地产在押品中比例过高的问题?有业内人士表示,房地产押品比例过高,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银行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发放,但通过物业经营抵押、收账款权抵押等方式,在同样获取贷款的情况下,还能适当地降低押品种类高度集中的风险。
该业内人士提到,该《指引》政策的正式实施,有利于提升押品的风险缓释效应,控制抵押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剩余风险,同时能够引导商业银行平衡好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之间的关系,改进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